【論文摘要】環境可持續性與原住民族社會發展探討─ 以泰雅爾族捍衛土地聯盟之行動/行動者為例

  • 2012-08-20
  • 3032

論文名稱:環境可持續性與原住民族社會發展探討─ 以泰雅爾族捍衛土地聯盟之行動/行動者為例
作者:郭靜雯(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)
獎助年度:2005年

[論文摘要]

台灣人賴以生存的土地空間,歷經不同政權與族群,產生多種不同對待與利用自然土地的價值觀及方式。本論文主要關注,在災害發生、自然土地崩潰後,國家與泰 雅族重新檢視對待自然、與土地互動的價值觀與思考復育土地的方式,從中探討原住民族社會發展與環境可持續性的關係。本研究時空背景脈絡為2004年7月敏 督利、8月艾利颱風重創台灣,台灣自然環境大變動,泰雅族部落族人、土地受創嚴重,風災後社會上一片檢討聲浪下,政府擬定國土復育政策,包含「國土復育條 例草案」與「國土復育策略方案」。對泰雅族來說,因為國土復育政策缺乏在地原住民族觀點與參與,對族群生存、部落生計產生極大影響,因此這種「人與自然」 二分的國土復育計畫,使原住民族的社會發展與環境可持續性出現無法避免的衝突。一群泰雅族人因而組織「泰雅爾族捍衛土地聯盟」,由一系列的活動、集會,提 出泰雅族觀點的土地復育方式,並要求國家尊重泰雅族共同參與復育的權利,建立以部落族群為主體的自主管理土地能力與凝聚族群發展的能量。

研究者以質性研究中的參與觀察法,實際參與「泰雅爾族捍衛土地聯盟」行動,由過程的記錄與訪談,分析行動內涵、訴求與復育機制,以探討泰雅族在現代社會及 傳統文化交織互動下與國家在國土復育觀點與機制的差異,從文獻分析國家政策下泰雅族面臨的土地問題與困境,並拉出行動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络與文化核心的現代 意義。本論文實際研究成果為,「泰雅爾族捍衛土地聯盟」提出一套由下而上,以泰雅族傳統社會制度的流域社群:「流域聯盟qutux llyung」及地方知識,重構出泰雅式土地與自然資源管理制度,以此機制要求與國家共同管理流域自然環境,試圖建立族群主體性及公共政策參與、與國家共 同管理土地資源的可能性。回歸到可持續發展的思考,在這個案例下,「在地參與」與「在地知識」為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,原住民族社會發展與環境可持續性可有所連結。